肉牛出現血痢應該怎么辦?
肉牛血痢也叫做肉牛小腸炎,是由于混合感染空腸彎桿菌和冠狀病毒而導致的一種急性傳染病,主要特征是排出血樣糞便。主要是斷奶后的犢牛和1~2歲小牛容易發生該病,成年牛也能夠發生。一般在3~8月份容易發生,且散發性或者地方性流行,持續時間較短,但具有較高的死亡率,導致經濟效益下降。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:肉牛血痢的發病特點 肉牛血痢的肉牛血痢的及防治措施。
1、發病特點
血痢只有牛會感染,羊、豬等其他動物不會出現發病,且往往呈散發性或者地方性流行。一般來說,6月齡至2歲的牛具有較高的發病率,其次是老齡牛,青壯年牛相對較少出現發病。該病的主要傳播來源是病牛和處于潛伏期的病牛,病牛治愈后基本不會再次感染。任何性別的牛都能夠發生,具有明顯的季節性,主要是2~10月份發生,尤其是4~7月份達到發病高峰期。這是由于4~7月份溫度逐漸升高,雨水增加,草木都已經生長還青,此時牛只往往會到舍外進行放牧,此時可能攜帶病原的牛如果排出糞便,在雨水沖刷的情況下導致飲水、草地以及場所發生污染,從而通過消化道感染該病。
2、臨床癥狀
病牛通常沒有表現出任何前驅癥狀就突然出現嚴重腹痛,前肢不斷刨地,后肢頻繁踢腹,并回顧后軀,頻繁起臥,或者盲目地來回亂跑,大約持續5~8h后,會呈現鈍性疼痛,停止采食、反芻,但依舊能夠飲水。隨著癥狀的加重,被毛逆立,鼻鏡干燥,往往臥地,靜止不動或者偶爾移動四肢,或者頭頸屈曲抵在
肩胛部,或者向前伸抵在地面上,陷入睡眠狀態。驅趕時四肢無力,走動緩慢,臀肌肌肉、股四頭肌和肌肘出現顫抖。結膜發生充血,眼球明顯下陷,脈搏加速,達到80~160次Imin,血液顏色暗淡,質地黏稠。初期發生輕度胃腸炎,在右側腹壁觸診會呈現略微緊張,出現踢腿或者躲避現象,瘤胃內容物比較稀薄或者軟硬度正常,個別發生輕度臌氣,排糞量逐漸減少,且排出干燥糞便;后期口腔黏膜蒼白,散發惡臭,舌如海綿柔軟,舌面存在橫向皺褶,胃腸音消失,停止排糞。有些病牛發出呻吟,呈現里急后重,經常努責,有時會有少量黃白色或者白色的漿糊狀黏液團塊排出,肛門黏膜發生水腫、外翻,外面潮紅,里面呈紫紅色。
3、剖檢變化
病死??梢曫つこ噬n白色,皮毛粗亂,全身實質臟器和皮下結締組織都沒有發生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,但周身淋巴結發生水腫,腸黏膜發生脫落,且腸系膜淋巴結發生充血、腫脹,十二指腸至直腸的黏膜都存在條狀出血或者彌漫性出血,腸內容物比較稀薄,且混雜血水或者血凝塊,膽囊發生腫大,而其他臟器沒有出現異常。
4、防治措施
西藥治療。病牛要先進行止血,可肌肉注射6~10mL止血敏或者10~20mL安絡血;接著進行抑菌消炎,可灌服40g碳酸氫鈉100~150g活性炭、30g次硝酸鉍、30g鞣酸蛋白。另外,病牛還要采取強心補液,即緩慢靜脈注射由2000mL復方氯化鈉溶液、500mL葡萄糖生理鹽水、300~500mL 3%~5%碳酸氫鈉溶液、1~2g維生素C、20~40mL10%苯甲酸鈉咖啡因溶液組成的混合溶液,要注意控制在6h以內完全注入體內。
加強飼養管理。對于該病的流行地區,要加強牛群的飼養管理,防止過度疲勞,適當補料,避免飲用疫水、臟水,禁止到疫區進行放牧。如果發現病牛要立即將其隔離,并進行消毒,如圈舍、場地可使用漂白粉或者10%石灰水進行消毒,對于排出的糞便要采取堆積發酵。在容易發生該病的季節,要因地制宜的使用適宜的中草藥進行殺菌消炎、清熱解毒、收斂止血,如馬齒莧,淡竹葉、鐵莧菜、一見喜、白茅根、旱蓮草、魚腥草、鳳尾草等,選擇4~6種,每種用量為250g,加水煎煮后經常給牛灌服,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病。
680 母牛精料補充飼料 40kg
粗蛋白質≥16.0% 賴氨酸≥0.80% 粗纖維≤20.0%
飼喂階段:母牛懷孕---斷奶
飼喂方法:本產品為配合飼料,直接飼喂,無需添加其他原料,本品飼喂時,
切忌蒸煮,少喂勤添,換料時必須有過渡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