犢牛腹瀉新招術
發布時間:2021/07/15
腹瀉是犢牛死亡的常見病因,大多數致命的腹瀉發生在犢牛出生后的頭兩周。隨著犢牛日齡的增長,其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逐漸增高,但是3~4周的犢牛對其傳染性疾病仍具有較高的易感性。
預防
一、對初生的犢牛,應盡早投喂適量的預防劑量的抗生素藥物,對防止疾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效果。
二、給妊娠母牛注射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制成的疫苗,能有效抑制犢牛腹瀉癥的發生。
三、加強飼養管理。對妊娠后期母牛要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飼料,對初生犢牛應及時飼喂初乳。
注意牛舍干燥及衛生清潔;母牛臨產時用溫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圍污物,再用淡鹽水清洗后擦干。堅持用5%的福爾馬林對牛舍、牛欄、牛床等活動場所進行徹底消毒。保持犢牛干燥和溫暖,注意飲水衛生,防止病原菌的入侵。犢牛出生后應盡早喂足初乳,增強免疫能力。四、一經發現病犢牛要立即隔離治療,并加強護理。
治療
治療腹瀉,好通過試敏試驗,選出敏感藥物后,再進行用藥。臨床上常選用下列藥物:
一、痢特靈,按犢牛每公斤體重3毫克口服,每天服3次,連服3天。
二、氯霉素,按犢牛甸公斤和體重0.01~0.03克肌肉注射,每天注射3次,連注3天。
三、取6%的低分子右旋糖酐、生理鹽水、5%的葡萄糖、5%的碳酸氫鈉各250毫升、氫化考的松100毫克、維生素C10毫升,混溶后給犢牛一次靜脈注射。輕癥每天補液1次,重危癥每天補液2次。補液以30~40毫升為宜。同時給母牛靜脈注射5%的碳酸氫鈉250毫升,效果更好。
四、口服5~10克次酸鉍或50~100克陶土或10~20克活性炭,也可進行灌腸排出腸內有毒物質。